佛山印記:水鄉婚禮傳統和現代的交杯酒
夫妻相依,坐在草艇中,伴著水鄉小調,悠悠穿過小石橋,穿過夾岸的老樹,在古埠頭上岸,岸上是百年老祠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下月23日,南莊即將舉行別具特色的水上集體婚禮。昨日,家住禪城的小李女士與她的愛人說:“我們決定參加水上集體婚禮,感受一下水上集體婚禮的滋味。
每個人都有難以忘懷的記憶,“洞房花燭夜”是其一。而改革開放30年,在佛山這塊古老的大地上,獨具嶺南風情的水鄉婚禮,經歷了何種變遷?又糾結了怎樣的百姓趣事?之于未來,它又將何去何從?
憶 水鄉婚禮質樸熱鬧
佛山民俗專家余晚韶向記者介紹南莊鎮的“艇龍”迎親。原來,南莊是著名水鄉,地處東平河畔,民間向有與對岸石灣、瀾石等地聯姻習慣,因有東平河相隔,來往靠渡船過河。兩地如有聯婚,迎親隊便出動數只甚至數十只草艇(農家常用的農艇,每艇可乘載五至六人),排成長長的“艇龍”,參花掛紅,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地渡過東平河迎婚,別具水文化特色,蔚為壯觀。
除了南莊鎮的“艇龍”迎親,三水“水上婚禮”也具有濃郁的水鄉韻味。水上居民,過去被稱為疍家、疍民。三水漁民的水上婚禮較為簡樸,禮儀不鋪張又具特色,其中又以大塘鎮水上婚禮為代表。
余晚韶說,漁民男女雙方由媒婆介紹相識,見面后,經雙方父母同意,由女方父母開出禮單。一般雙方談妥彩禮后,就擇日過銀定(即小聘),儀式是男方備雞一對,豬肉、酒、檳榔適量,由媒婆送到女家。男方擇好日子結婚要事先通知女方,謂之送日。于成婚之日前三天,男家請兄弟幫忙做好一切準備。在沙灘上搭好木欄、租借廚具用品等。兄弟要開伙吃廚飯。接著是洗神樓、摘油燈,在船頭船邊貼喜帖,內容多是“順風順水”、“大吉大利”的意頭語。
婚禮前一天,女家晚飯后,叔伯嬸姆以及姐妹都上岸,新娘坐歌堂,唱嘆情歌,抒發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對兄弟姊妹以及親人的留戀和感激。
迎親前,用竹將漁船扎連一起,接新娘的喜船船頭掛紅燈籠一對,船篷沿披紅,中掛喜帳,選新竹篙一對,竹篙的節要雙數, 迎親隊伍人數要單數,接新娘回家時正好是雙數。一路上以鑼鼓助興,熱鬧非常。
新郎新娘在船上祭拜祖先,宴席有設在船上的,數十條船同時成了喜船;聚居在三水大塘一帶地區的水上居民,婚宴不設在船上,而是在干凈、開闊的沙灘上席地而坐。菜式以水上人家愛吃的大魚三味——炸魚、炒魚、蒸魚為主菜。
三水水上婚俗,男女成婚當天俗例不能“同房”,新娘必須同姑仔同床睡,或同近房或同宗姊妹住三五晚后,才能與丈夫同房,否則不吉利。
余晚韶告訴記者:“僅僅在河涌密布的南莊鎮、三水區存在水上婚禮。與廣東其他地區一樣,佛山禪城、南海、高明等地的婚禮以傳統舊式婚俗為主。”
看 中西合璧的婚禮成時尚
72歲的佛山民俗專家余晚韶是南海西樵人,她家三代人的婚禮見證了佛山當地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余晚韶在1956年結婚,“當時我們在單位買些水果開茶會,就是我的婚禮。我沒有按南海西樵傳統舉行婚禮,因為條件不允許。其實開茶會已經是相當奢侈的了,因為當時工資水平很低,而且全國范圍內都在鬧饑荒。”
余晚韶的女兒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舉行婚禮,“那時剛剛改革開放,因此不流行辦傳統婚禮。我女兒結婚那天,穿上新衣服就是新娘裝。女婿大清早騎自行車從廣州過來把女兒接走,他們騎自行車在佛山轉了大半天,就是一場婚禮了。”而余晚韶的孫子前兩個月結婚,他乘小轎車去接新娘,然后在賓館里面擺酒席。”
和余晚韶一樣,佛山日報記者小麥女士也是南海西樵人,她在9月20日舉行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婚禮當天“上頭”、給父母敬茶、小兩口出門撐紅傘……小麥和新婚丈夫甜蜜地履行傳統婚禮的儀式。與傳統婚禮不同的是,新娘穿著西式婚紗舉行“上頭”儀式,小兩口不在祖宗祠堂擺酒席而是在酒店擺酒席,接新娘的不是大紅花轎而是裝飾鮮花的小轎車。
小麥說:“我媽媽在上世紀50年代結婚,她當時扯塊新布做了件新衣裳,頭發扎上紅繩就是新娘了。家里近親湊在一吃頓有肉的飯局,就算擺酒席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恢復傳統的婚禮習俗。上世紀90年代我們家里的表哥表姐還是在祠堂擺酒席,現在80后都是在酒店擺酒席。因為大家都認為請流動廚師隊到祠堂做婚禮不但麻煩,還不體面。”她表示,雖然繁雜,但是舉行傳統婚禮讓她有“根”的歸屬感,“這樣才是西樵女兒出嫁了”小麥說。
眾所周知,廣東地區惟獨佛山人擺酒席不收紅包,即使是收了紅包也會折角或撕邊全額退回給客人。余晚韶告訴記者:“跟廣東其它地區一樣佛山人擺酒席收紅包,同時也回禮金給送禮人,不收紅包的習俗其實是這幾年才興起。因為大家生活好了,也不在乎那一些禮金,登記收禮金額、找零錢回禮給送禮人非常麻煩,在紅包上做記號表示收下了這份心意。”
記者從佛山幾家婚慶公司了解到,佛山人都喜歡中西相融的婚禮,純粹的西式教堂婚禮讓新人沒有歸屬感,而傳統的中式婚禮不但復雜而且不適合現在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此次南莊水上集體婚禮,活動民俗顧問、原佛山市博物館館長吳庭璋表示,這次活動將原汁原味重現傳統嶺南水鄉婚禮的精華,并融合現代西式婚禮特點,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氛圍。
盼 期待新的婚禮形式
未來,佛山人的婚禮將有什么新元素呢?東方新娘婚紗攝影樓羅女士告訴記者,影樓婚紗攝影部以及婚禮策劃部發現: “現在80后的新人婚禮有個性化的趨勢。比方穿著牛仔褲帶墨鏡拍拍結婚照,即使是拍婚紗照也是穿短款時尚婚紗。而許多80后的新人舉行婚禮也開始要求有主題,非常具有個性。”
羅女士認為,隨著喜新不厭舊的80后、90后步入結婚殿堂,佛山未來的婚禮習俗不但兼具中西方元素,還將更具有時尚與個性。記者從祖廟東華里改造工程中獲悉,古老的“嫁娶屋”文化有望在2010年重現佛山,這有望成為佛山人舉行婚禮的新場所。
據悉,祖廟東華里改造工程開發商業瑞安房地產主席兼行政總裁羅康瑞說,希望通過嶺南天地這個項目,為佛山傳統文化搭建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在他們的規劃中,古老的“嫁娶屋”經過改造,將重新開放,位于原新廣場上的五星級酒店也是文化、商業、旅游多功能的載體之一。
這個規劃形成了佛山傳統與現代婚禮儀式的對接,即新人在區內的嫁娶屋舉行古典的中式婚禮,然后在原新廣場上的五星級酒店舉行酒席并入住婚禮客房。
“嫁娶屋”為何物?余晚韶告訴記者:“嫁娶屋習俗流行于清初。古代農村人可以在祠堂舉行婚禮,但是城區沒有祠堂,人們在哪里擺婚宴呢?于是嫁娶屋作為當時商品經濟的衍生物便應運而生。”
佛山市民小王說:“雖然不知道古老的‘嫁娶屋’能否如開發商的預期,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佛山人舉行婚禮的時尚,但是我還是很期待能看到這樣富有佛山地域特色的婚禮。”
關鍵字: 交杯酒 傳統 佛山 夫妻 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