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旅游概況
涪陵區旅游概況
涪陵位于長江烏江交匯處,水陸交通發達,素有“烏江門戶”之稱,是烏江流域20多個縣、市的物資集散地。涪陵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距重慶主城區水路80分里,是重慶主城區聯接萬州、黔江的水陸交通樞紐。
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涪陵為巴國都城,秦、漢、晉時設枳縣,自唐代以來一直為州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設涪陵地區,1995年撤地設市,重慶直轄市面上成立后設涪陵區。
涪陵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水下碑林”的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白鶴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文站。巴國故里小田溪是我國第一套編鐘出土處;北巖寺點易洞是程朱理學的發源地;烏江風光雄、奇、峻、秀,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石夾溝風景區、天臺峽谷風景區各具風姿,漸成海內外客人旅游熱線。
涪陵榨菜舉世聞名,與法國的酸黃瓜、德國的甜酸甘藍并稱世界三大名腌菜。涪陵榨菜以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方便可口,開胃生津,用途廣泛而馳名中外。涪陵被稱為是中國的“榨菜之鄉”。
涪陵除榨菜之外,還有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卜等特產。這三件寶并稱為聞名海內外的三大特產。涪陵榨菜鮮、香、嫩、脆,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洋地水牛是全國四大名水牛之一;涪陵紅心蘿卜曾為貢品,是旅行居家、饋贈親友的絕佳禮品。
涪陵區氣候
區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熱量 充足,降水豐沛,季風影響突出;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升高,氣溫 遞降,降水遞增,立體氣候明顯。四季特點:春早,常有" 倒春 寒"和局部的風雹災害;夏長,炎熱,旱澇交錯,伏旱頻繁; 秋 短,涼爽而多綿雨;冬遲,無嚴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涪陵區旅游投訴電話
涪陵區旅游投訴電話:023-72224375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以“榨菜之鄉”聞名于世,是一座古老而極富活力的濱江城市。涪陵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涪陵為巴國都城,秦、漢、晉時設枳縣,自唐代以來一直為州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設涪陵地區,1995年撤地設市,重慶直轄市成立后設涪陵區。全區現轄橋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李渡私營示范區和22個鄉、17個鎮、5個街道,幅員面積2946平方公里,總人口113萬,其中城市常住人口25.8萬人。涪陵是三峽工程主要淹沒區之一,按大壩高程175米方案蓄水后,將淹沒涪陵陸域面積51平方公里,規劃動遷人口11萬人,移民淹沒補償靜態投資34.5億元,補償總額居重慶庫區第4位。涪陵作為重慶直轄市的一個遠郊區,區位優勢明顯而獨特。涪陵地處長江與烏江交匯要沖,長江橫貫東西77公里,烏江縱臥南北31公里,是千里烏江第一城,素有“烏江門戶”之稱。國道319線穿越全境,渝懷鐵路涪陵段已動工興建,渝涪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距重慶主城區100余公里。按照國務院批復的《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對涪陵的定位是:重慶中部的經濟、文化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樞紐港之一,烏江流域的物資集散地,到2020年,城市發展為人口規模達50萬、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城市。
關鍵字: 烏江門戶 涪陵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