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閩東游---閩侯屏南周寧
五一節(jié)花了四天的時間,在閩東繞了一圈,一路上全是山區(qū),山澗,瀑布是這一路的主旋律,也夾雜著木廊橋,明清古街和民風獨特的宋代古鎮(zhèn),可謂是收獲頗豐。第三天, 出發(fā)的很早,10:30就到了周寧的蒲源,鯉魚溪就在此地。一個保持著許多宋代建筑的古鎮(zhèn),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石板路,一條小溪穿鎮(zhèn)而過,圍繞著一片水稻田,連著遠山,寧靜質(zhì)樸。但叫絕的不在于小鎮(zhèn)本身,而是溪中的鯉魚。800多年來小鎮(zhèn)的居民和溪中的鯉魚和諧共處,不傷不食鯉魚,造就了鯉魚溪中大小鯉魚無數(shù):紅的,黑的,白的,皆不怕人,據(jù)說最重的有38斤。更絕的是處還有一個鯉魚冢,鯉魚死后都葬于此冢,冢兩側(cè)還種著兩株互相依靠著的大樹, 一株偉岸,一株婀娜,看來這里的鯉魚還有梁祝般的愛情故事。午飯后前往九龍祭瀑布群。此行中最壯美的景色便在此瀑布群。九龍祭瀑布群總落差為300米,在長達1000米的流程中連續(xù)九級不同的落差穿過峽谷,形成奇絕的飛瀑深潭。九瀑各展奇姿,各具特色。其中,第一級瀑布最為壯觀,瀑高40米多米,寬接近80米,飛流之下,聲勢浩大,頗有黃果樹瀑布的規(guī)模,難怪被稱做“華東第一瀑“;另外一個特別的是第六級至第九級,瀑瀑相接,稱為“四疊瀑”,4級瀑布流程700米左右, 旖旎而下,亦動亦靜,襯著周圍的鮮艷的映山紅花中,美麗的有些詭異。周寧的奇遇是在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周寧縣城已籠罩在完全的霧中,晚飯完后返回賓館的路上有一段路沒有什么燈光,讓我平生第一次見識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毫不夸張,一米之外什么都看不到。我們啟用了車上所有的照明設備(其中還有一個高瓦數(shù)的汽車探照燈),仍然無法看清路面。我們甚至無法看到就在旁邊的岔路口。幾經(jīng)掙扎,才找到來路回到賓館。這座海拔800多米的周寧縣城,別稱獅城,此時卻完全是一座迷城。。。。。。
關(guān)鍵字: 主旋律 木結(jié)構(gòu) 石板路 閩東 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