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居享受神仙般的生活
之所以選在這個季節(jié)到仙居,除了向往那些傳說中“仙人居住”的美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梅。這種嬌嫩的水果,古時就有“楊梅賽荔枝”的說法。
它比荔枝還要難以保鮮,甚至都不能享受一下一騎紅塵,去討得妃子歡心,因為它嬌嫩到離開樹枝就開始以倒計時的速度喪失鮮味,所以要想痛快地大啖楊梅,就只有親自跑到楊梅的產(chǎn)地了。
從仙居縣城出來,上s41省道往南就可以到清口園楊梅市場,每天早上6點開始,這里就會聚集了種楊梅的果農(nóng),在柜臺后面,將早上剛剛從樹上采下的楊梅進行挑選。
然后裝在塑料小籃子里,兩個小籃再裝一紙箱。只有品嘗過剛剛離開枝頭兩三個小時的楊梅,才會明白什么叫做新鮮的滋味,那種又酸又甜,甚或還帶著雨水的甘美。
當然,也可以從縣城走s35省道,往南大約5公里,就可以到達響巖楊梅基地,上山親自從楊梅樹上采摘。但是,我們在楊梅市場認識的果農(nóng)小趙反倒是建議不要自己采摘。
因為采楊梅也是個技術(shù)活兒,常常我們看著是黑色的(成熟的顏色)楊梅,從樹上摘下后就成了紅色的。至于其中的奧秘,小趙只是笑而不答。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
到楊梅基地看看滿山的果樹,是吃靠譜的楊梅之外的另一種收獲。從響巖楊梅基地返回的時候,我們經(jīng)過了永安溪,這里曾經(jīng)被喻為“幽谷溪流、清澈見底、終年不枯”。
而當時已經(jīng)黃昏,又是剛剛停了雨,幾乎所有的水面上都籠著一層霧氣,寬一些的水面上甚至是一團更加濃厚的白霧。而兩邊岸上以及背后的山坡上皆是綠色,將車停在橋上,我們將這當作畫兒來賞。
四周的山都不高,也就是丘陵,但都有白云環(huán)繞在山腰,可以想象,這應該也是此地地名的來歷之一了。而后再看到仙居的山區(qū)景色,卻也如宋朝好道的宋真宗所言 “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相符合,仙居這個名字實在是不虛得的。
永安溪除了景色秀麗,溪水清澈見底,還是越野、漂流等休閑運動基地,其中最吸引人的項目應該是漂流,據(jù)說可達國家一級飲用水的標準,目前可以漂流河河段大約5.5公里。
以仙居土產(chǎn)的、特制的竹筏作為工具。想來這樣明麗的環(huán)境和清澈的河水,沉浸在其中一定是讓人愉悅的事情。從到達仙居那一刻開始,天就幾乎沒有放晴過,只有幾段短短的時間雨勢減小。
而我們也壓根兒沒有見過陽光下的仙居的山山水水。讓我們心滿意足的是,仙居的景色也能算是符合它的名字“仙人居住的地方”,而且最妙的是,即使在雨季中,沒完沒了的雨水也不會毀了你的旅行,雨中那些山水倒像是顯露出更加特別的風光。
小雨中的淡竹河畔,濕潤、嫩綠,幾乎整日云煙繚繞。清晨自仙居縣城出發(fā),沿著s35省道往西南方向走,一路是江南的小村在雨中,濕漉漉卻又被雨水洗刷得十分清爽。
雖然不是高速路,但路面狀況很好,道路不寬但是平整,雨天車又少,所以非常好走。公路兩邊的房子大多是紅磚,黑瓦和白墻,不少兩三層的樓房,二樓或三樓沒人居住的房間干脆連門窗也不安裝,就那么空洞洞放著。
進入山區(qū)后,淡竹地區(qū)路邊便有很多竹子,長成了樹一般模樣。幾乎所有的山腰都圍繞著水汽產(chǎn)生的云霧,當真仙氣十足,如果此時路邊突然出現(xiàn)一個頭上長了大包的老人,拿著一根龍頭拐杖,我們一定會撲過去高呼:“壽星??!”
出發(fā)前,當?shù)厝烁嬖V我們,最著名的神仙居景區(qū)是去不了的,因為照這樣的雨量,大部分景區(qū)里的水道都應該水勢兇猛,景區(qū)是不會開放了。于是,我們便選擇了去淡竹原始森林景區(qū)。
城里待久了的人,總是向往與歲月同輝的自然。事實證明選擇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從仙居往西南方向走2公里就可以到白塔鎮(zhèn),基本仙居的景點可以以白塔鎮(zhèn)為中心。
白塔鎮(zhèn)東邊是高遷古民居,往外大致分為三條線路,東南方向是神仙居的一眾景點以及景星巖;往南是蝌蚪崖、淡竹原始森林、俞坑和龍?zhí)额^;往西南方向是皤灘古鎮(zhèn)、神龍谷、桃源洞、響石山和屏風巖等。
事實證明,雨季里東南線上的景點不適宜游覽,往西的線路上,神龍谷還沒有正式開放,其他的景點都很小,如果時間充分,又對巖洞有興趣的話可以考慮。
正南線路上,雖然正經(jīng)開發(fā)和對外開放的只有淡竹原始森林,但是這確實是一條很適合自駕車的路線。因為梅雨天的關(guān)系,淡竹原始森林的游客很少,以至于售票處都早早地關(guān)了門。
我們不太甘心地在景區(qū)門口同一個釣魚的村民打聽,老人家指了指一直圍著我們溜達的一個平頭整臉的小伙子說:“他就是賣票的。”小伙子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員,來淡竹這里值班。
每天從縣上過來,下班再回去。他是個直爽的家伙,作為旅游局的工作人員,他曾將每個景點都實地考察過,看著我們的地圖,為我們指點了一番。他說我們正在走的線路上的景點是最好看的,但是大部分沒有開發(fā),神仙居景色很好。
但是目前水太大,景星巖可以觀景,但是這種天上了山頂,除了云什么也看不到。而我們正在的淡竹原始森林,在下完雨的時候,也沒什么可賞玩的了。
我們在失望之余,又聽見他說,其實俞坑和龍?zhí)额^的景色很好,已經(jīng)開發(fā)但是沒有對外開放,而從鄰縣永嘉縣有一條徒步翻山的線路到龍?zhí)额^,這是上海玩家的經(jīng)典徒步線路。
從淡竹往回走到齊坑,轉(zhuǎn)入白龍線,一直往南走,走到路的盡頭是一個丁字路,往左是去龍?zhí)额^,往右則是俞坑自然保護區(qū)。去龍?zhí)额^的一路上能看到很多瀑布。
因為下雨使得山上水量增加,但是當龍?zhí)稘境霈F(xiàn)的時候,我們還是忍不住驚嘆不止,一道瀑布在懸崖上轉(zhuǎn)了三折,聲勢極為浩大地跌落到谷底。我們從瀑布下一路開車往上可以到達瀑布最上方的水潭,最終到達龍?zhí)额^。
景區(qū)的門里門外各有一棵巨大的白玉蘭樹,在夏季里開著足球那么大的花朵,院里有一座廊橋,通過它可以走進山里??撮T的是一個老人和一條狗。
大約是來客太少,太寂寞,那條狗看到我們這些陌生人很是歡喜,一副歡迎光臨的做派。沿路上的小山村大多安靜,一副安居樂業(yè)的樣子。停車的時候,和閑著的村民聊兩句也是很愉快的事情。
皤灘古鎮(zhèn)是山下最大的景點。好在,除了一些旅游店鋪,她依然是一個活著的、屬于本地人的村莊,每個城市都有一家新華書店,仙居縣城的新華書店在解放路上。
在這個縣城里,這里也是唯一能找到地圖的地方。在新華書店的背后是華聯(lián)超市,超市旁邊有個很大的菜市場,我們仿佛要長期在仙居生活下去一般,覺得心滿意足。
仙居是個不算大的縣城,也許是因為楊梅,會有許多南來北往的游客,它要比通常的縣城更具備城市的模樣,例如它有著為數(shù)不少的酒店,并且還算是符合星級酒店的要求。
在仙居地區(qū),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各種村鎮(zhèn),其中皤灘古鎮(zhèn)最著名,而山下村則也有歷史悠久、讓人生發(fā)懷古之情的老戲臺,當?shù)卮迕癫⒉挥浀眠@是哪個年月的建筑。
一個很老的老人用樸實的方法來證明它的時間久遠,他說:在我出生前就有了。老戲臺在一條溪流的旁邊,有一座長滿了綠色苔蘚的石頭橋和一棵同樣長了綠色苔蘚的老樹,曲曲折折十分有情趣。
再往下走,在一個叫做水閣村的村子里,我們發(fā)現(xiàn)一座教堂,新舊兩棟房子相映成趣,墻外長滿了小雛菊。這里沒有游客到來,所以可以安靜地在它的圍墻外休息。
皤灘古街如同宣傳單上描述的那般古老和美麗,車輛不能進入古街,只能步行。我們幾乎在第一時間被它打動了。彎曲的,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淋濕了后發(fā)著亮光,仿佛童話里通往古堡的道路。
鵝卵石拼出的紋路中間鼓起,這樣即使下再大的雨,路上也不會積水。從墻壁上遺留下的各種店鋪的招牌, 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賭場書院、祠堂廟宇,可以想象的出,它曾經(jīng)有著多么熱鬧和重要的過往。
皤灘是水陸交匯之地 ,這種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nèi)陸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古代浙東南山鄉(xiāng)的一個著名商埠和食鹽之路的一個重要中轉(zhuǎn)碼頭。
在時代的變遷中,皤灘鎮(zhèn)如同許多曾經(jīng)的重鎮(zhèn)一般蕭條下來,只余這龍形的古鎮(zhèn)長街,以及幾百年來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讓后人欣賞,千年古鎮(zhèn)皤灘另一個重要之處是桐江書院。
書院是宋乾道(1165-1173)年間,晚唐詩人方干第八代孫方斫舉資創(chuàng)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曾數(shù)次蒞臨,為書院題名并遣子就學,使之名冠江南,號稱“江南第一書院”。
還曾得到“東南道學世家”的贊譽,而仙居在歷朝都出過清廉剛正的官員,和這座書院的興盛不無關(guān)系。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書院已是幾度遭遇摧毀,但古風猶存,仍能讓人感受到曾經(jīng)的人文淵藪。
幾乎中國任何一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飲食特點,所以尋找美食也是旅行的一個重要部分。楊梅自然是仙居的特產(chǎn),作為中國重要的楊梅產(chǎn)地自然被稱為“中國楊梅之鄉(xiāng)”,還曾經(jīng)被某領導人命名為“仙梅”。
最著名的楊梅品種是果農(nóng)比劃的大小如乒乓球一般的東魁,只是這次時間沒有趕上,只是在楊梅市場買到了黑炭梅,和被果農(nóng)稱為水梅的楊梅,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吃得十分過癮。
楊梅酒倒是感覺一般,意頭很好,但并不是會討所有人喜歡的酒。在到達的第一天晚上,我們開著車在街上“參觀市容”,便注意到一個很小的門臉上寫著——煮酵饅頭。
第二天早上,我們終于知道了什么是煮酵饅頭,這種饅頭吃著很彈牙,上面有麥芽糖漿,整體味道是甜的,一個特大號的蒸屜只能放下兩條,形狀好似長了個的法式鄉(xiāng)村面包,可切開售賣,2元一斤。
和店主打聽怎么做的,他用方言解說了半天,大致的意思是:用麩皮和大米一起發(fā)酵,然后和面做成這種形狀,蒸熟就可以了。另一個應該嘗嘗的是當?shù)氐耐敛?mdash;仙居八大碗。
對于游客來說,八大碗就是八道當?shù)剞r(nóng)家的家常菜,菜式的起因來自于八仙,并且有各種不同版本的傳說,但結(jié)果都是八仙到了仙居的某個人家吃飯,每個神仙做了一道菜,雖然現(xiàn)在留傳的菜式稍有不同。
但基本確定為:翻碗肉、海參、白扁豆(蓮子)、敲敲肉、肉皮泡、泡泡鲞、大臉豆腐、大魚,分別對應著八仙的這幾道菜。我們找到了皤灘古鎮(zhèn)路邊的一個永安樓。
這是各種攻略中最多提到吃土菜的店,我們在看著菜單的時候,著實被接連三碗豬肉菜,以及大魚、海參嚇到了,只是點了翻碗肉和肉皮泡,另加了上湯溪螺(當?shù)囟嘞?,螺螄很鮮美)、粉皮、巖霜。
一種據(jù)說下雨天才有的野生藻類,吃到嘴里滑滑的。用蒜調(diào)了味道,倒是讓我最喜歡的一道菜),還有泉水豆腐。店里的伙計說這個菜需要預約,因為制作需要一個半小時。
所以得事先電話預定,但是過了半個小時又給端來一份,我們只能猜測有點了菜的人等不及走了,于是便宜了我們了,豆腐看上去尋常,不過是現(xiàn)蒸的一方塊。
吃時蘸調(diào)料,但是吃到嘴里會發(fā)現(xiàn)別有乾坤,它是用豆子和瘦肉沫用做豆腐的方法做出來的??傊?,外面看似普通,吃起來讓人很贊嘆,想來如果沒有預約,并且時間充裕,等上一個半小時也是值得的吧。
行車路線:從上海出發(fā),沿滬杭高速— 杭州灣大橋北連接線—杭州灣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南連接線—寧波繞城高速—杭甬高速往杭州方向開—甬臺溫高速—臺金高速—仙居出口出— s35省道,直到仙居縣。
這一路的道路狀況還算不錯,但是過了杭州灣大橋南連接線后,有很長一段起伏路段,因為我們駕駛的是suv,所以還可以保持速度,若是轎車就得減速通過。白塔鎮(zhèn)到俞坑和龍?zhí)额^的白龍線,是水泥鋪路,路面情況還不錯,但是比較窄,死彎較多,所以往來的車不多,但越發(fā)要注意行車安全。
關(guān)鍵字: 傳說 保鮮 楊梅 水果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