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第一味——葫蘆雞
葫蘆雞,是西安的傳統名菜。其選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凈重1000克左右,肉質鮮嫩。制作時經過清煮、籠蒸、油炸三道工序,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爛味醇而著稱,被譽為“長安第一味”
然而,這一佳肴的創制,還有一段血淚斑斑的傳說。
相傳“葫蘆雞”創始于唐代天寶年間,出自于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之手。據《酉陽雜俎》和《云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于官僚家庭,憑借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欲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之說。
葫蘆雞
有一天,韋陟命家廚烹制出的雞肉要酥嫩具佳,色香雙全。第一位廚師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做出,韋陟品嘗后認為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將廚師拉去打了五十皮鞭,可憐的廚師被打的皮開肉纏,不日傷重而亡。
第二位廚師采取先煮,后蒸,再過油的方法,酥嫩的要求是達到了,可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早已是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廚師偷吃,不容辨說,這個廚師也被活活打死了。
涉于其陰威,其他廚師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第三個廚師吸取了前倆位的教訓。在西安南郊三爻村一帶尋找長了一年,二斤左右的“倭倭”雞。在烹飪前先用細繩把洗好的雞捆扎起來,然后先清煮,后籠蒸,再油炸。蒸時加了醬、鹽、蔥、姜、八角、桂皮、料酒、高湯等,蒸熟后再放入八成熱的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淋凈,隨即放入菜盤與一碟佐食的花椒鹽一起上桌。烹制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算滿意。
后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制出的雞就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關鍵字: 三爻村 窮奢極欲 西安城 金黃色 錦衣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