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故里美食集錦
富平麻食的制作工藝:
美味麻食
1、和面,面要稍微軟一些,并醒二十分鐘;搓好的麻食。
2、面團搟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餅,再切成1cm寬的面條,切好的條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滾成圓柱。
3、圓柱均勻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輕微摁一下,借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卷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5、把“貓耳朵”煮熟。
6、各種蔬菜,切成開心果大小的樣子,炒熟;香噴噴的麻食。
7、西紅柿切小塊,在鍋中炒成醬,加足夠的水,水開后放入青菜和調味料。
8、將煮好的麻食以及黃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湯中,大勺一攪,盛入碗中,滴幾滴辣椒油。
太后餅
太后餅
太后餅,陜西省富平縣著名小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創制于漢代,系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御廚所擅長,太后喜食,故而得名。由面粉和豬油等制成。特點是油而不膩。
富平粉條
富平粉條
富平粉條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它是以紅薯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絲狀或條狀干燥淀粉制品,外觀呈灰白色,黃色或黃褐色,為干制品。其特點是耐煮,不斷線,韌性好,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粉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條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其中粉條按形狀又可分成圓粉條和寬粉條兩種,在古代由于產量少,只有少數人能吃得起,富平粉條猶以王寮鎮太平村的粉條為上品,現在已經成為粉條加工基地。
柿餅:
莊里柿餅
又稱合兒餅,餅形似圓月,肉紅透明無籽,凝霜后,白里透紅、皮脆柔軟、清甜芳香,臍臍相對兩個一合而得名。柿餅質地透明,清甜爽口,營養豐富,具有潤肺、補血、健胃、止咳等藥理功能。是全省名貴食品之一。據志書記載:明朝萬歷年間太師太保孫丕揚曾將柿餅及瓊鍋糖作為貢品進獻過神宗皇帝朱翊鈞。解放后,莊里合兒餅先后選項送西北農展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列入地方名產進行展覽。1972年北京植物園特地引進該縣尖柿樹苗200多株。1980年中央有關部門專電派購莊里合兒餅,用以招待外賓;1981年又被作為陜西名貴特產,以省政府名義裝袋空飄臺灣帶去了大陸人民對臺灣同胞的思念和祖國統一的誠意。產品現遠銷韓國、日本等地。
瓊鍋糖
瓊鍋糖
瓊鍋糖是東府有名的民間地方特產,尤以古頻陽縣鳳凰城(今渭南市富平縣流曲鎮)生產的成糖馳名中外,富 平流曲鎮的瓊鍋糖據今已有數百年的制作歷史。瓊鍋糖選用該古鎮的優質井水與上等精細小米蒸餾,與大麥芽漿攪拌發酵淋汁,用鐵鍋熬成糊狀"灶糖"取出冷卻,再在蒸汽加熱中反復擰條拉扯,使糖色由黃變白如瓊,然后與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陳皮等分層置于瓷缸內熱燜,最后混壓成餅、刀切成條、即成香味醇濃的風味物品瓊鍋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歷來為民間傳統的消食潤肺、健脾補腎之保健珍品,由于該糖忌熱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產,故成為傳統的年節、冬令稀有天然綠色食補佳品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亦是中外游客選購品嘗的地方風味特產之一。
關鍵字: 莊里柿餅 瓊鍋糖 美食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