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給西安美食打分西安美食“聊咋咧”
美食聚集的古城西安
僅以此文獻給從未去過西安又對西安小吃滿懷憧憬的驢友,并歡迎品嘗過西安小吃的朋友來批評指正。去年春節西安之行,領略了眾多歷史遺跡的同時,作為第一次來西安的江南人氏,也沒有忘記品嘗西安眾多帶有西部色彩的地方特色小吃。
行前也參看了這里不少前人關于小吃的介紹,各位驢友來自五湖四海,口味偏好不一,對食物的評論見仁見智,此文僅以個人的感受、本著客觀忠實的態度來盡量作一個相對詳實的介紹。
肉夾饃
肉夾饃(3分)
這是此次西安之行前已吃過不只一次而且十分喜歡的西北名小吃。終于要來“頂禮膜拜”正宗貨了,心里好有一份期盼。
頭次吃的是名聲遠揚的竹笆市“樊記”。時近中午,也許是年初一,正常營業但店堂內空無一人,要了優質的臘汁肉夾饃,再配一碗醪糟(1元/碗)。肉夾饃套著紙袋放在盤子里端上桌,紙袋已被油浸了大半,咬上一口,肉的確很是酥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味很濃。但是,那個饃卻是介于軟硬之間,硬處不脆,軟處不綿,嚼起來不尷不尬,綜合感覺比較平庸。
在困惑中吃完“盛名”之下的樊記肉夾饃,心存狐疑。其后幾日,在別處又吃過兩次肉夾饃,味道、口感也還是乏善可陳,實在找不到鳳愿得償的歡喜!數次請教當地人,得到的回答都是,西安的“肉夾饃”其中夾的就是純肉!立刻明白,我在北京等地吃的,那肉在剁碎的同時摻放了辣椒和香菜末,吃起來自然口味豐富多了!
當地人推薦,秦豫肉夾饃(東木頭市,碑林北面)、劉峰肉夾饃(南門外振興路口)比樊記好許多,可惜這兩家店春節期間不營業,沒有嘗到,無法比較,但對只有肉的肉夾饃真不敢報太高的希望。至于這“樊記”肉夾饃,個人也只給打個3分。
于悵然若失中竟想起余光中的那句“當你的女友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禁不住在心里疑問:當我們已經習慣和接受了事物的變異或改良,真正遇見所謂的正宗或原始,還會再獲得一種認同嗎?
醪糟
醪糟(3.5分)
醪糟這種吃食,并非西安唯一,江南、四川等地都有。但西安的醪糟,強調的是湯,湯清而甜淡,與干巴巴的肉夾饃配合,是為解渴去膩。里面的醪糟米,稀稀拉拉呈顆粒狀地游浮于湯內,聞起來少有甜酒的濃厚醇香。或許,在這西北豪爽之地,這樣東東,倒講究的就是一種清淡吧。個人給打3.5分。
甄糕
甑糕(4分)
走到北廣濟街和西羊寺交叉的路口,猛然看見“東南亞甑糕”的大牌子和下面排了不少人隊伍的同時,欣喜之間腦子沒一秒鐘多想,即刻指揮自己的腿腳就站到隊伍末尾了!
“甑糕”這兩個字,因一位西安的朋友曾給看過詳細文字介紹,這種食物已深深印在腦子里了!所謂“甑”字——主要是指蒸糕的容器,據傳在原始社會后期已經產生。這“甑”好象就是一口大鐵鍋,里面厚厚的一層棗泥一層糯米,賣的小伙子操著一把小鏟刀,從上面挖出一坨冒著熱氣的糕體,刮入紙飯盒里,上秤稱分量。盛起來時棗泥與米飯已不是層次分明而是混沌一處了,賣的品像不是很好,但這不妨礙當地人對之的喜愛,買上兩三盒甚至四五盒的大有人在!
粘乎乎地盛在飯盒里,冒著熱氣,而空氣中也隱約有了幾絲溫柔的甜香……,立即嘗上一口,非常軟糯,那種甜味完完全全來源于棗的自有原味,故在甜中含一絲細微的藥香。再仔細觀察手中的這份,棗泥稀軟,糯米飯粒幾乎都失去原形、化為糕狀,間或有幾粒花生和蕓豆鑲嵌其中,已被蒸得很爛了,入口即碎。總體感覺棗香濃郁,甜而不膩,好味道!可以打4分了!
只是,若按內容來表述這樣吃食,似乎叫“棗泥糯米飯”或者“八寶飯”的簡裝版“三寶飯”不是來得直截了當嗎?或許,以制作的炊具而被稱作“甑糕”,赫然透著歷史遺脈、文化底蘊和對如我這般好吃之徒的異鄉人一份神秘誘惑?!
石子餅
石子餅(4分)
從兵馬俑出來等車的時候,就看見路邊有賣這樣的吃食,樣子怪怪的,好奇之心驅使自己上前詢問,得知這是“石子餅”。觀察做餅的老婦,只見她熟練地從一團白面胚中揪出一小坨,搟成一分錢硬幣厚薄、盤子大小的圓餅,平鋪在鐵鍋里加熱的黑色油亮小鵝卵石上,再蓋一層黑石子,烘焙數分鐘即成。
買一個涼透的,咬上一口,酥脆,微咸、蔥香,還有若隱若現的花椒麻刺激,好吃新奇!看著這形象獨特凹凸不平的餅,忽然想起曾在北京的超市里見過類似的東東,只不過那餅上下起伏整齊劃一,應是機械加工的,不像這里用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鵝卵石,做出的餅每一張都不同,生動情趣多了!
站立在兵馬俑外的郊野,于冷冽風中啃著石子餅,耳旁似乎回蕩著屠洪剛那首《霸王別姬》的旋律……,自然而然,內心生出了一種粗獷豪情……
后來發現超市里有袋裝的賣,每個只有巴掌大小,做的比郊野的精細多了。據說此餅放一年也不壞。超市里的分咸、辣、果、甜等口味,只買了咸味的帶回來嘗,也非常香酥,是方便攜帶、饋贈親友的特色之物,個人打4分。
泡饃
泡饃(4分)
大名鼎鼎的西安美食,雖然西安以外的地方也未必吃不到,但作為一個不很喜歡面食的南方人,還是把品嘗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美味的第一次留到西安。舍棄了攻略上所謂的名店“同盛祥”和“老孫家”,直奔許多西安本地人推崇的回民街。
在西羊市的一家“老孫家”(此老孫家非彼老孫家)看見當地人很多,就進去坐下,要了碗優質羊肉泡饃(肉多些),因是晚飯高峰時期,饃是機器切好的碎丁。大海碗端上來時,第一眼看到湯呈乳白色,沒有想象的多,將將把饃淹沒,數片薄而帶筋的羊肉鋪在饃塊之上,幾縷粉絲半浸在湯中。
關鍵字: 兵馬俑 南方人 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