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廟會紅紅火火小吃天堂熙熙攘攘
廟會小吃
在西安幾大廟會上,除了文化娛樂的精彩項目,廟會中還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特色小吃,什么內蒙古大肉串、北京糖葫蘆、天津狗不理湯包、大連鐵板爆魷魚、臺灣精美點心、云南菠蘿飯……。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還有更好的在后面吶!泰國榴蓮酥、巴西烤肉、朝鮮打糕……。來自世界各地的異域美食供您食欲大動、盡情饕餮!
當然還有咱們關中地區重要的幾大樣:花饃饃,涼皮、肉夾饃、炒涼粉等等。大唐西市的廟會小吃街盡可以讓您在被“大魚大肉”圍攻的年飯里嘗嘗鮮。
廟會小吃
陜西飯菜,很多保有周、秦、漢唐等十多個王朝的遺風,特別是小吃,美不勝收,借著歷史古都的優勢,是陜西小吃博彩全國各地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民族珍饈之風味,匯集內外名飲名食之薈萃,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品種繁多、花色奇異、民族特色濃厚、地方風味各異、古香古色古韻而著稱。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飲食產業隨經濟飛躍而蓬勃發展,涌現出數以百計的傳統菜、創新菜。以菜、點組宴,創制出不同風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其中就有陜西風味小吃宴,傳統的風味小吃,是陜西烹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得到了發展和充實,使之更加完善。它以濃郁的鄉土韻味,豐富內容,贏得了國內外普遍贊賞和高度評價。
廟會小吃
去年出版的《陜西烹飪大典》,勾勒出了陜西飲食文化發展的概貌,據統計,錄入大店的陜西風味小吃就有549種,其中,1997年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鑒定認定會上,評出陜西19種小吃為“中華名小吃”,今年9月全國第二屆“中華名小吃”認定評選活動中,陜西又有60種榮獲“中華名小吃”的稱號。至此,我省已有“中華名小吃”79種,名列全國前茅。1999年以來,以認定活動中,已有142種陜西地方風味小吃通過了認定,被命名為“陜西名小吃”。這里,我們帶您走進陜西風味小吃殿堂,您可盡情品嘗欣賞這色、香、味、形、營養、衛生俱佳的“中華名小吃”、“陜西名小吃”,既飽口福,又飽眼福。品味陜西名小吃,就是品味陜西古老的文化。
廟會小吃
舊時廟會是結合佛,道兩教的宗教節日而開放的,人們到廟里去,主要是為了進香,求福祈祥。有些定期廟會,晚期已無香火,演變成純貿易性的集市,人們逛廟主要是買些土特產和日用百貨,順便看看小戲和雜耍,進行娛樂??傊鋸R的人不是為了吃。但人們在廟上燒香、購物、娛樂,總要轉悠半天,必然又餓又累。看到各種好吃的,不免產生食欲。所以廟會上那種吃食攤子自然也就坐無虛席了。
廟會小吃糖葫蘆
往年,廟會煙熏火燎,半截褲腿都是塵土。如今,廟會的食品衛生狀況比往年有了明顯改善。
往年的煤爐大灶已被電爐、液化氣罐取代,煙熏火燎加工食品的場面已成為歷史。從業人員普遍穿上了白大褂和白帽,有的還戴了套袖、手套和口罩。一些攤位上的半成品食品蓋上了一層保鮮膜。各大廟會還普遍推行了清潔袋,食品快速檢測車也開進了廟會,給市民增添了一份安全感。
有的小吃攤雖然食品衛生環境較差,但生意仍然十分火暴。一位小吃攤主說:“這里的環境衛生雖然比不了賓館飯店,但大家要的就是這種熱鬧的氣氛。”。
廟會小吃烤肉
廟會加強了食品進貨渠道的管理,有專門供貨商,進貨有發票,并建立了食品進貨臺賬,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追溯;同時,加工過程盡可能減少現場操作,多半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半成品,并采用一次性手套、餐盒,盡量減少食品加工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此外,所有食品經營者都具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也都具有健康合格證。
廟會小吃
在廟會上經營風味小吃的,有它的特點,一般都是浮攤,有的支個布棚,亮出字號,里面擺了條案、長凳;有的則只將擔子或手推獨輪車往廟上一停,任人圍攏,站立而吃。經濟實惠,適合當時平民的消費水平。在定期廟會上,吃食攤比較集中;臨時節年廟會則多與土產、百貨、賣藝者間雜在一起。
關鍵字: 小吃攤 糖葫蘆 風味小吃 食品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