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襄陽的時空之旅
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墻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
【值得一看的地方】
>>護城河
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寬度就超來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馀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
>>古城墻
古城墻,承載了多少歷史,襄樊有全國范圍內最長最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有“華夏第一城池”美譽。這里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
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后完整無缺。城墻始筑于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
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于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臺,城墻沿線分設敵臺和烽火臺,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城墻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繞著護城河。
>>仲宣樓
仲宣樓位于襄陽城東南角城墻之上,為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仲宣樓、黃鶴樓、晴川閣和岳陽樓,是“楚天四大名樓”。 襄陽的仲宣樓在東南角城墻之上。為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在襄陽作《登樓賦》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
>>昭明臺
漫步來到昭明臺,這座漢唐風格的樓臺是為紀念南朝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臺如今已經成了北街的標志性建筑。
>>古隆中
襄樊最不缺的就是名人了,除了米芾,還有伍子胥、劉秀、龐統、杜甫、孟浩然……而最為人熟知,尤其襄樊人最引以為傲的,則是諸葛亮。
乘坐公交前往古隆中,諸葛亮在這里孕育形成了他的主要政治見解《隆中對》,群雄紛爭的天下形勢被隱藏在隆中的一雙慧眼所看穿。一個人漫步登山,景區內游人不多,倒是體會了別樣的幽靜。
隆中出名較晚,名人題跋沒有南陽武侯祠那么多,但我感覺這個地方更像隱居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隆中,就是這樣的地方吧。
>>米公祠
米公祠就是著名書法家米芾的故居,祠中已經很難覓到多少原貌原物,院中綠樹濃蔭,墻上寫滿米芾的作品,幽靜自然。襄樊蕩氣回腸的歷史已成昨日。米公祠外遙望小北門,漢水從眼前緩緩流過,一如既往。
【線路推薦】
襄樊漢江或護城河游船→襄樊襄陽古城墻遺址→(午飯后)驅車古隆中傾聽隆中對,登臥龍山騰龍閣→車游襄陽工業園、襄樊漢江、樊城。
【氣候資源】
襄樊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干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
加之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于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關鍵字: 時空之旅 穿越 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