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的棗山為什么沒有棗
棗山位于興城白塔滿族鄉和元臺子滿族鄉交界處,屬于九龍山東南支峰。古時候,平緩的山坡上野生棗樹茂密,秋天可滿地拾棗。可如今棗山上的棗樹全沒了。棗山上為什么沒有棗樹了?這還得從一個有趣的故事說起。
相傳,大約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叫候喜山的,帶家人從河北遷到關外,先在葦于溝(興城藥王滿族鄉境內)落了腳。葦子溝里有一條環山長溝,長滿蘆葦。起初,侯家開荒種地,飼養牛羊,日子過得還可以。后來人口增多了,好地就顯
得少了,加上連年澇災,牛羊瘟疫,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一天,侯喜山找了個風水先生。先生一掐算,說:“姓候的住在葦子溝內不吉利。要是猴子住在棗山上,日子才能紅火。”于是,侯喜山決定找個帶“棗”字的地方,帶全家搬去住,就派兩個兒子去選擇良地。
一日,他的大兒子侯得果來到白塔的清水觀,聽說此地東邊有座棗山,心里特別高興,就跑到棗山去察看地勢。只見山崗平緩,棗樹叢生,水源充足,可開墾很多好地,他便急急忙忙回家報信兒。
侯喜山聽了大兒子的介紹,喜出望外,立即決定離開葦子溝,將家搬到棗山。到了棗山,他們開始創業了。為了建造房舍,他們砍了山上朝陽面的一些棗樹做房木,騰出的地方開墾出來種莊稼,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可年復一年,人口逐漸增
加,蓋房、種莊稼都得毀棗樹,到了侯得果孫子主持家業時,人口繁衍得更多了,棗山上的樹也漸漸地砍沒了。盡管這樣,老侯家在一處還是住不開,便沿棗山東西兩側山脈,分兩處居住。從此,棗山上出現了上棗山和下棗山兩個村子。
棗山雖然沒棗了,可老侯家還記著風水先生“猴子住在棗山上,日子才能紅火”的話,未給山改名,棗山這個名字就這么一直叫過來了。
關鍵字: 九龍山 興城 故事 棗樹 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