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的7月已是盛夏,炎炎酷日,干燥的熱風拂面而過,皮膚好像也有了幾道皺紋。在這個城市已有10個月了,感受了冬季的蒼茫,春季的嫵媚,這個盛夏卻有點焦躁。城市的上空,灰蒙蒙,汽車來往行駛穿越空氣“轟轟”的沉悶聲,只有在擁堵的時候稍稍平緩。路旁的枝枝葉葉們撐起巨大的傘,綠茵茵,勃勃生機的樣子。女人們撐起漂亮的扇面,身著輕輕飄飄的紗裙,在樹陰下穿流。男士身著夏裝,不慌不忙走著。天氣沒有影響人們的心情,大概自然賦予的所有東西,人們都會溫和的接受和應對。我在新疆旅行網()上,找到了離城市最近的一處景點--石人溝,是駕著愛車去,順便練習一下車技。
群山環抱的烏魯木齊,夏日也有很多消暑去噪的地方。現在駕著車,駛出城市,奔向哪個山窩窩,或者哪個泉水邊,或者去尋覓曾經給你疑問和迷惑的什么地方。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曾經迷惑過我的地方。遠處層層疊疊的山巒,在風和日麗,郎朗晴空的時候,會看見一道長城附在山的半山腰,線條清晰。聽說那個方向有草原,有清泉。雖然我剛來這里生活,就在它不遠的地方,朋友告訴我,那是長城。可就我的歷史知識,也知道長城何曾修到過這里。朋友詭異的樣子,倒是讓我很好奇,說不定那還真是什么古老建筑。
車子路過水磨溝,濃濃綠意,流水聲轟鳴,有趕走炎熱的勢頭。山上的廟宇終年香火不斷,而廟腳下的一處清泉,也終年流淌不息,很是神奇,常有香客帶著泉水回家。水磨溝在城市的東面,沿著唯一一條向南的公路,一直向前走,經過水磨溝鄉。兩旁的荒山,以開始綠化工程。整齊的林帶中,也有精致的鄉間別墅。農家庭院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已有裊裊的煙霧,那一定是在為燒烤做準備。來往的轎車,名品也是不少。一些裝備齊全的自行車愛好者,極具耐力的向前,向前。群山離我們越來越近,神秘的面紗也在一層層揭開。就在我們行駛到山口處,“長城”的真實面貌原來如此,一道淺褐色斷層鑲嵌在山腰處,整個山體的顏色較深所以反差較大,在很遠的地方遙望,真以為就是一個古代的長城。
在一個大左轉之后,也明白了所謂的石人溝是咋樣的,其實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用石塊精心堆起的有點人形的石塊堆,可以看出創造者還是很費心思,所有的石堆頂部,只有一塊石頭,底基大多是片石。高的有不到2米,小的也有1米左右,雖然很粗燥,但是很合曠野的風格。夜間圓月高照,夜風颯颯,不免有點鬼魅魍魎的感覺。大概百米的山頭都是這樣高高低低,站著和蹲著的“石人”。最讓我接受的山石“壁畫”,是一處酷似沙皮犬深棕色皮毛褶皺的山體,褶皺圓滑,溝壑優美。周圍也只有這座山的山體與眾不同。
灰綠的野草薄薄一層輕輕覆蓋在一些山體上,還有一些是較大的植株一叢叢,一簇簇,其間夾雜著紫色和黃色的小花。在山坳處植株就更加豐富,還有人工栽種的小樹發著新綠,山野清涼的山風,夾雜著野草的氣息。轉過幾個山口,下一個大坡,在山腰的平坦處,幾輛轎車和一群手拿相機和手機拍照的游人。旁邊有一尊黑色的石人像,大臉盤子,有點伊犁草原石人的樣子。在游客的眼底下,就是美麗山谷地帶的村莊--葛家溝。
這是自然賜予和人們生活造就的一幅美麗畫卷。我們俯瞰山谷,山谷上方水汽氤氳,整個綠色山谷由一條南北走向的河流貫穿,河水一定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滋養著這塊碧玉般的田野。淡綠、深綠、黃綠、灰綠,綠色被各種植物拉伸變化。茂密的樹林,整塊的田地,白色的農舍掩映其間。正前方高于山谷起伏不平的草地,一看定是放牧養馬的地方。現在這已是城市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了,路程不遠,風景是地道的田園風格。旅游激活了這里的經濟,別墅風格的建筑隱藏在密林中。驅車向北沿溝谷而下,已有游人在林間休憩,很是愜意。公路高于密林不過十幾米,兩處的溫度相差卻很大,林間涼意濃濃,公路上行駛還有些許的炎熱。一路都有自行車發燒友,路況算是不錯,但高低起伏很大,想來也是很費勁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意志力頑強的人,挑戰自己,這也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車子行駛到堿溝煤礦我們就掉頭,這段路也有個十幾公里,幾乎沒有游客在這了。一些收割過后留下的麥秸,真是沒有一點麥浪的勁頭了,和田地四周的樹木相互無言對望。偶有鳥兒在尋覓些什么......
我頗有點費勁的調轉車頭,回去的路感覺總是很快,林帶的農家樂游客也越來越多。朝來的路,反方向走,還是葛家溝,溝底和坡上有林蔭的地方,建造的農家樂更加別致。石人溝,名字很令人向往,可以讓你看見有3個有姓氏的山溝小村莊。榆樹溝也在這附近,農家樂開遍了整個山谷,這里不再是窮鄉僻壤,到處顯露著富足安樂。可以在林蔭中小憩,帶過品嘗鄉間野味,暫時躲避鋼筋水泥叢林的焦躁和煩悶。
如果想要一個愜意周末,可以來這個出了家門口,一邁腿就可以到的好地方---石人溝。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